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公共行政改革快訊:建數字政府深化行政改革



 將檢討公共基金管理審批公開制度

    行政長官賀一誠提出,政府會深入推動公共行政改革,以推動電子政務作為公共行政改革的切入點,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提高行政效能。明年度政府會繼續重整公共部門架構,重點檢討公共基金的職能及法律法規,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公帑有效使用。

    賀一誠於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深入推動公共行政改革,按照建設“廉潔、高效、公正、便民、便商”的現代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持續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設,不斷提升特區治理水平。將以電子政務作為公共行政改革的切入點,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提高行政效能。

    明年度將健全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加強對政府股份佔大比例的公共資本企業進行全面整改和審計工作,發現問題即予以糾正和依法問責。加強監管自治基金,重點改革和完善澳門基金會及其他自治基金的管理、資助審批和公開制度。

    基金擬歸納合併

    賀一誠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今年當局合併了很多局,明年會先處理有關的基金,應要把相關基金“對口”有關局的功能。例如科技基金計劃會與經濟相關部門合併,希望經濟多元、科技支撐有連貫性。現時澳門有二十多個基金,部分十分重複,如文化基金、文化產業基金等,希望將功能歸納合併。

    至於會否檢討成效?賀一誠稱,政府一定會檢討,尤其留意合併了的局有否矛盾發生,並將有關的組織法律進一步健全,以利往後部門合併,強調會有一套計劃。

    他稱,明年將修改與授權機制相關的法律規定,促進簡政放權。檢討現行公務人員調動和配置制度,完善部分職程設置,促進內部流動,實施政府員額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健全公共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機制,持續開展公務人員系統性培訓工作,提高公務人員特別是年輕公務人員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好領導主管的人才儲備。

    諮詢衆多惹質疑

    被問及過去兩三個月很多公衆諮詢,市民感到混亂,形成諮詢疲勞,明年如何改善?賀一誠稱,最近推出較多諮詢,是由於疫情各個部門加快了工作,而完成諮詢後尚要製作報告,方可落實下一步工作。推出諮詢與否都惹來不同質疑,“樣樣都唔諮詢,又話唔夠透明,我諮詢又話諮詢疲勞,政府點做呢?”他感有口難言,“有講唔出的味道,我做嘢係咪應該做呢?希望大家體諒。”


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11/17/content_1475581.htm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本會成員有幸代表公務人員青年團體參與研討會並發有關公共行政管理的文章。

    公總青委倡增員工滿意度

    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區耀榮,研究部副部長、理工學院講師陳慧丹、秘書長柯麗香在第五屆公共行政學術研討會上,共同發表《澳門公務人員工作滿意嗎?——工作特徵影響的實證分析》一文,關注公務人員工作狀況,並提出相關建議,包括提升人員的工作自主性、營造包容開放的建言氛圍、加強對員工的意見回饋等。

    管理着重自主回饋

    區耀榮、陳慧丹、柯麗香分析了公務人員的五大工作特徵,即自主性、技能多樣性、任務重要性、任務一致性和回饋性,發現自主性與滿意度的關係最強,其次是回饋性,其餘的特徵則沒有顯著影響。他們認為要全面提升公務人員的滿意度,除了工資、福利等傳統手段之外,也可從工作管理方面入手,當中必須抓住自主性和回饋性這兩大因素。

    依研究結果,他們提出幾點管理建議。首先是放權。現今社會環境變化多端,公務人員需要迅速的應變,難以事事請示上級和等待指示。放權不但可令公務人員按實際情況靈活地履行職責,亦可滿足其自我決策的需求,有助提升其滿意度。

    開放包容吸納建言

    第二是營造開放的建言氛圍。提出己意是自主思考和決策的體現,但由於組織的規章制度、上級權威和圈子文化等因素,公務人員的自主性很容易被消磨,不同意見可能被視為對既有工作模式的挑戰,久而久之會令組織形成故步自封的文化,失去創新動力。因此各部門應營造包容開放的建言氛圍,推動組織管理和服務的改革創新,同時亦可提供向上流動的渠道,讓具潛質的公務人員有機會從事創造性工作。

    第三是發揮好評核會議的回饋作用。雖然現行評核制度規定主管每年要與下屬舉行三次會議,就工作目標、方式、成效等協商和檢討,以改善和推進各項工作,但不少公務人員反映評核會議大多流於形式,發揮不到回饋作用。因此各部門應認真執行評核會議制度,適時向公務人員提供回饋和吸納其有用意見,以讓雙方改善並從中獲得滿足感。


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9/14/content_1461039.htm

 

澳門行政改革快訊:
當局擬撤一九五職程


    符特定條件通過考核可轉二六○

    當局擬撤一九五職程

    【本報消息】政府向立法會提案,撤銷公務員薪俸點一九五的職程,符合特定條件及通過考核者,可轉入二六○。公職開考的專業能力試中,進入第二個階段試時設人數限制,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指出,建議投考人數最少為二十人。

    張永春昨公佈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的修訂案,除了建議撤銷第三級別行政技術助理員、即俗稱一九五職程,還有撤銷四個職程,分別是郵務輔導技術員、無線電通訊輔導技術員及照相排版系統操作員三個特別職程的職位,以及屬一般職程的公關督導員職程的職位於出缺時撤銷。

    現時該四個職程的人員及二○○九年已被設定為出缺時撤銷的編輯職程人員,如符合特定條件,可申請轉入技術輔導員職程。法案亦建議將屬特別職程的統計技術員職程的職位於出缺時撤銷。

    合併不屬強制

    張永春指出,一九五及二六○合併不具強制性,不申請轉職程可維持一九五職程,不通過考核亦可維持在職程內發展,沒有任何影響。現時有一千九百二十八人屬一九五職程。

    口面試限人數

    在優化招聘方面,為提升招聘效率及控制開考的成本,法案建議在專業能力評估開考中對進入第二個階段考試(如:口試或面試)的投考人數設限。只有開考通告須於《政府公報》內刊登,其餘的名單及通告則只須公佈於統一招聘網站及部門網站內。增設“特別開考”機制,以招聘備聘或備用人員形式進行,尤其是具職務共通性及投考人數較多的職程,由行政公職局與用人部門合作進行。

來源:澳門日報,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11/07/content_1473338.htm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澳門高等教育資訊>
粵港澳高校將在京探討大灣區機遇
適逢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雙慶年,澳門大學將聯同中山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於5月12日(星期日)在北京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機遇與挑戰",以穩步落實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屆時粵港澳高校聯盟各成員單位將參與論壇,共同探討粵港澳高校如何在新格局下深化有關合作。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粵港澳高校聯盟於2016年成立,迄今已匯聚粵港澳三地28所高校,涵蓋大灣區主要高校。其中,港澳高校可在當中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配合國家今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大灣區高校各具特色、各有所長,是次論壇將就如何善用各校所長,深化三地師生交流和科研合作、協同創新等作深入探討。廣州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將作主旨發言。
澳大以立足澳門、融入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宗旨,著力推動和參與高校間、科研院所間的交流和合作,培養創新型的國際化人才,建設大灣區西岸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目前,澳大通過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在橫琴新區設立首個在內地的產學研基地,培養新興產業;澳大與區內夥伴鼓勵科研資源共享,推動創新;同時積極與區內高校推出本科生“2+2"聯合培養項目、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以及眾多短期文化交流及科研項目。
是次論壇將於5月12日(星期日)上午9時30分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舉行,屆時國務院港澳辦、國家教育部、國家科技部等代表也將應邀出席。有興趣人士可登入以下連結登記:https://www.wenjuan.com/s/6jmaauk/。查詢可致電(853)88228090或電郵至prs.event@um.edu. mo與張小姐聯繫。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 澳門大學課程消息>
澳大推大數據跨學科課程

來源:澳門日報,2019 年4月26日
    
【本報消息】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出席“二○一九互聯網+智慧城市高峰會”時接受訪問,他表示特區政府將澳門發展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工作重點,澳門大學自然擔負起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人才與技術支撐。
    因應智慧城市需要跨學科人才,澳門大學因此推出了以大數據為中心的跨學科課程,涵蓋計算機學系、商學院及健康科學學院等多個學科領域。宋永華表示,課程的推出受到學生的歡迎。學校亦在此基礎上推出相關的大數據本科學位,以及在工商管理學院推出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特別是博士與博士後智慧城市與物聯網方面的高端人才。
    澳門大學在去年建立了第一個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澳門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智慧創新的源泉,為大灣區及內地在智慧城市物聯網方面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及方法,相信澳門大學可以通常人才培養、通過技術創新,為澳門智慧城市建設以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以至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作出貢獻。
    目前的大數據跨學科所屬課程亦是澳門大學首次推出,涉及七個領域,招收的七十多人現已有五十多人報名,澳門學生所佔的比例非常高,在商學院推出的商業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的本科課程、科技學院的數據統計本科課程報名亦相當踴躍,澳大將不斷改進及提出新課程以至擴大招生。另外在持續教育中心亦推出了相關的短期課程,涉及大數據、雲計算等各個領域,以滿足社會各界對各方面人才的急需。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澳門高等教育資訊>
高教界緊握發展契機 積極參與大灣區合作
  • 召開本年首次全體會議
高等教育委員會於4月25日上午於政府總部召開本年首次全體會議,由社會文化司司長、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譚俊榮主持。與會者就澳門高等教育及科研發展現況、澳門高校發揮優勢,參與大灣區建設等方面進行交流。
譚俊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於今年2月出台,澳門新增了“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在教育方面,《規劃綱要》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戰略目標,並對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及教育合作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年澳門高教發展迅速,高校的科研水平亦不斷提升。去年新高等教育制度正式生效,本澳高校在辦學、開辦課程等方面更具彈性、靈活性,有助本澳高校與外地高校開拓更多合作空間。他指出,未來澳門應把握發展契機,發揮自身優勢,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各項相關工作綱領,是特區政府及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期望各委員就澳門高教發展建言獻策。
簡介高教及科研發展現況
高教局高等院校協調廳廳長丁少雄介紹澳門高等教育及科研發展現況。2018/2019學年,本澳高校學生共有34,279人,修讀博士學位課程佔2,562人、碩士學位課程佔6,189人、學位後文憑課程佔276人、學士學位課程(包括補充課程)佔25,061人、文憑課程佔191人;本澳高校全職教學人員共有1,531人,當中具博士學位的教學人員比例持續上升,達至75.83%。此外,2017/2018學年,在外地升學的本澳學生人數共有17,886人,當中有2,917人入讀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一百名院校。
在科研發展方面,近年本澳高校科研投入持續增加,並取得飛躍發展,先後設立中藥質量、微電子、智慧城市物聯網、月球與行星科學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2018學年,本澳高校教研人員於各主要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數量較去年增加,SCI / SCIE佔1,560篇,SSCI佔409 篇;已授予專利84項。
探討參與灣區高教合作
高教局副局長曾冠雄介紹《規劃綱要》中有關高等教育方面的內容,包括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教育合作發展、建設人才高地、加強青少年交流等。
會上,與會委員就本澳高校如何發揮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優勢,參與大灣區建設和合作進行交流。有委員表示,《規劃綱要》中涉及高等教育領域的篇幅不少,足以體現高等教育在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議政府增加專項資助,支持本澳高校開展學術研究,以及推動與大灣區的教育合作。亦有委員指出,本澳高校在葡語、旅遊教育、文創等方面具有優勢,未來將會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大灣區的高校合作。此外,有委員表示,隨著《規劃綱要》出台,本澳高校與大灣區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將日趨緊密,尤其在師資方面,期望政府可為內地專家學者來澳交流提供便利措施。
出席會議的還包括副主席蘇朝暉、委員何麗鑽、葛偉、嚴肇基、黃竹君、林壘立、劉良、張曙光、薛沛德(Peter Stilwell)、尹一橋、鄭慶雲、劉政、黃進、方海金、陳秀釵、勞錦輝、岑定賢、周永豪、葛萬金、莫啟明、陳志峰、郭小麗、謝安邦、楊俊文、姚偉彬。  
< 澳門公共行政新聞資訊>
政府鼓勵團體社服延伸大灣區

來源:澳門日報,2019年4月25日

    【本報消息】社會工作委員會召開今年首次平常會議。社工局表示,目前在大灣區內領取敬老金的長者約四千三百人,領取援助金有五十八人。局方正研究從財政和技術方面提供支援,鼓勵本澳社服團體將服務延伸至大灣區。
    宣傳社工專業制度
    會議昨日上午十時於教青局仲尼堂舉行,社會工作委員會代主席、社工局長黃艷梅主持。議程包括匯報委員會去年工作概況、審議社會服務界別法人確認申請及續期申請、匯報《社會工作者專業資格制度》法律內容及工作安排情況,以及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容。
    黃艷梅表示,為配合《社會工作者專業資格制度》於明年四月二日生效,社工局正積極跟進建立專題網、登記以及註冊系統、分階段開展法律宣傳及推廣工作等。會上有委員深入交流社工專業資格及註冊制度。
    社服界法人百四個
    會後,社工局研究及規劃廳長鄧潔芳受訪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具體執行期至二○二二年底,局方將根據協議內容籌組工作小組跟進落實,組織本澳社服團體到大灣區交流訪問。並正研究財政和技術支援,鼓勵本澳社服團體將服務延伸至大灣區。會上有委員分享在灣區開拓社會服務處的經驗、心得及前景,期望業界善用“協議”契機及區內資源,積極為本澳拓展跨境的養老服務。
    會上亦審議了三個社會服務界別法人確認申請及一個續期申請。截至今年三月,已獲確認為社會服務界別的法人共有一百四十個。
    出席會議的還有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何麗鑽、社保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容光耀、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教青局副局長梁慧琪、檢察院廳長吳明泰、勞工局就業廳長孟瑞怡、法務局代廳長戴冰以及多個社團代表。